其一、私家車安全氣囊技術研究現狀
私家車安全氣囊技術起源于美國,而私家車安全氣囊裝置則是由德國較先應用。和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對于私家車安全氣囊技術的研究時間比較晚,大約在80年代的后期開始引進私家車安全氣囊技術。私家車安全氣囊裝置主要包括氣體發生器、氣囊以及控制系統這三個部分。其中,氣體發生器需要具備較快的速度,確保汽車出現事故的瞬間將氣囊激活并充滿;控制系統主要負責記錄與判斷汽車的行駛狀況,決定是否打開私家車安全氣囊。
目前的研究現狀看來,私家車安全氣囊技術可以安裝于汽車的不同位置,發揮不同的作用。一是駕駛座,私家車安全氣囊較早就是安裝于駕駛人員的位置,相應的私家車安全氣囊技術也相對成熟,主要是將私家車安全氣囊安裝于方向盤的中間區域,避免汽車駕駛員在出現撞擊事故時,頭部撞擊方向盤;二是前排座位,一般來說,汽車的前排座位擁有較大的空間,但是乘客的體型有所差異,所以私家車安全氣囊需要設計的大一些,保障所有體型乘客的安全。但是在實際的汽車行駛過程中,前排座位可能不會坐乘客,而當汽車出現意外事故時,前排座位的私家車安全氣囊仍舊會彈出。這就要求技術人員加強私家車安全氣囊技術的,提高私家車安全氣囊控制系統檢測的精度,好地保護駕駛人員與乘客的安全。
私家車安全氣囊技術應用了多種高新技術,可以保護駕駛人與乘客的安全。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汽車駕駛人和乘客需要認識到私家車安全氣囊技術的重要作用,規范合理地應用私家車安全氣囊;技術人員需要加強私家車安全氣囊技術的,加地保障駕駛人員與乘客的安全,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促進我國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安全氣囊的控制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研究點火控制,另一個是研究安全氣囊的體積形擾放氣特性等。目的是為了使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能夠準確地點火,防止誤點火(不該點火而點火升漏點火(應該點火而沒有點火)和遲點火(點火時間太晚);研究二個問題的目的是為了盡可能保護乘員。
其二、私家車安全氣囊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1、基本組成
雖說私家車安全氣囊有很多種類型,但是它們的基本組成相同,由防撞私家車安全氣囊組件、碰撞傳感器、控制組成單元等組成。
2、工作原理及其工作過程
(1)工作原理。當汽車高速行駛時,如果汽車發生較嚴重碰撞,這一信息將被轉換成電信號由私家車安全氣囊傳感器輸送到私家車安全氣囊ECU,私家車安全氣囊ECU接收到碰撞信號后,將該信號與系統中設定的信號進行分析和對比。如果該碰撞強度達到或超過氣囊工作條件,則私家車安全氣囊ECU發出控制工作指令,氣囊組件中的點火器電路被接通,點火劑因受熱而被引爆釋放出大量的熱量,使充氣劑受熱分解并體迅速充人私家車安全氣囊。
私家車安全氣囊在短時間內突破氣囊主件上的裝飾蓋板,快速膨脹展開,在人體和車內部件之間形成彈性氣墊,通過氣囊產生變形和排氣節流吸收人體和氣囊之間因碰撞產生的沖擊力,從而保護人體頭部、胸部。
(2)私家車安全氣囊的工作過程。由于各車輛的型號或者私家車安全氣囊的類型有所區別,它工作過程也受到外界眾多因素的影響。
然而其工作過程大致一樣?,F以汽車發生正面碰撞時主駕駛的私家車安全氣囊工作過程為例,從汽車開始碰撞計時:①由于在汽車特定的易碰處安裝了碰撞傳感器。所以當足夠強度的碰撞沖量作用在車體時,碰撞傳感器迅速將觸發信號輸送到SRSECU。②當碰撞發生約10ms后,對私家車安全氣囊系統進行監測和控制的微處理器在置于中央電子控制器中,碰撞傳感器輸入的觸發信號被微處理器立刻進行分析處理。如果碰撞強度超過系統中的設定值,此時SRSECU發出控制指令,使氣體發生器中的雷管迅速爆炸。③當碰撞約發生約60ms后:雷管引爆擊穿裝有充氣劑的燃料盒,將充氣劑受熱分解并產生高溫、高壓氣體,快速沖人私家車安全氣囊。使私家車安全氣囊沖破其裝飾板在人體和車內構件之間形成一個氣墊,從而達到保護的目的。④碰撞發生約110ms后:裝在私家車安全氣囊后面的排氣孔打開,在氣體的阻尼作用下,氣囊吸收了碰撞的沖擊能量,氣囊對駕乘人員頭部和面部的壓力,將駕乘人員受到的傷害降低。
私家車安全氣囊同樣也有它不安全的一面。如果在高速情況下,在短時間內將車速降至零,私家車安全氣囊展開會產生較大的撞擊力,這就會給駕乘者的頭部等較脆弱的部位造成重大損傷。
然而在不系安全帶的情況下私家車安全氣囊不但不能對乘員起到防護作用,還會對乘員造成大的傷害。由于私家車安全氣囊的爆發力是驚人的,足以擊斷駕駛者的頸椎。因此,只有系好安全帶,私家車安全氣囊才能發揮其保護作用。